“我猜中了开头,却猜不中结尾” | 戏精是如何诞生的?

说到戏精,你会想到什么?
是千年前在渭滨溪用直钩垂钓的姜尚,还是从琼瑶剧中出圈的一个个表情包,亦或是冲浪时沙雕网友们提供的段子?
“戏精”最早是用来形容演员的演技好,作为网络流行语则是指某人善于给自己“加戏”来博得大家的关注的人,其含义有褒有贬,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善于表演,活跃气氛,而贬义则是指一个人爱作秀。
在西方文化里,也有“戏精”的一席之地,这个词翻译成英文为“Drama queen”。
“人生如戏,全凭演技”、“不需要群演,自己就可以上演一出连续剧”是“戏精”们的典型口号。我们身边似乎总有这么一两个人存在,他们一出场就自带剧情,喜欢“搞事情”,夸张的表情和浮夸的风格让他们身上总是充满笑点。
今天,时间君想和大家聊聊“戏精”。
01.
赛博时代,人人都是“戏精”
互联网是“戏精”们的聚集地。
网络的发展赋予“草根”以话语权,电子空间给了我们多元化的表达平台。在互联网上,我们可以用自己手上的麦克风发出自己的声音,而这种表达自我的权利也激起了网友们的表演热情。
在抖音上,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“戏精”们。他们抖抖毛巾就能完成从“小邋遢”到都市丽人&酷帅小伙的华丽转身,或是戴上假发、变换妆容完成一人分饰多角的情景剧,还有“用最浮夸的动作和表情说出最平淡的话”的生活小场景。
抖音上的“戏精”们| 来源:“疯产姐妹”
除了内容产出之外,评论区也常是戏精们的活跃区。
如今,“戏精”也成为了一种社交的方式,在我们日常的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上,也常有戏精们的身影。
在豆瓣小组“社会性死亡”中,网友@ 重装小兔19C分享了她在KTV因想吃两份套餐而向服务员上演了一出“在KTV因和男友分手而暴饮暴食”的戏码,评论区的豆友们表示“太戏精(褒义褒义)了我要笑死了”“奥斯卡欠你一个小金人”“春节档电影没你我不看”。
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年轻人们,在网络世界却人人都是“老戏骨”。
赛博空间中多元化的媒介表达形式让身体再度回归,短视频和图片还原了这些戏精故事的主人公们的表情和动作,让我们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这赛博时代戏精们的“抓马时刻”以及他们生活的精彩与幽默。
戏精文化已经成为青年们沟通表达的重要方式,并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,成为网络上的一道独特文化图景。
02.
“戏精”成为流量焦虑下的营销手段
媒介赋权的同时,也让网络空间众声喧哗,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“戏精”也成为了吸引流量的手段之一。
在微博,来自各种推广优惠券和促销信息的“尬演小剧场”常常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主人公平凡逆袭女、白眼翻上天的美丽心机婊、不重要的见“色”思迁男、总能将app/账号推荐给水深火热之中的女救世主闺蜜……套路化的表演、简陋的服装和道具、浮夸的演技和狗血的反转情节让广告似乎变得不再那么枯燥。甚至有网友表示“这些广告演得十分拙劣我却看得津津有味”。
“戏精化”的营销方式提高了大家对于广告的接受度,也吸引了官方注意。
2018年的“世界博物馆日”,抖音和国内的七家博物馆(中国国家博物馆、湖南省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院、山西博物院、陕西历史博物馆、广东省博物馆、浙江省博物馆)联手推出了一个创意H5“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”,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跟着配乐动了起来。这些很多人不懂欣赏的文物成为了“戏精”之后,让网友们在娱乐的同时还学到了相关的知识。
创意H5“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”
戏精式的推广在当下成为了流量焦虑下的一种新营销路径,成为了各大品牌主的选择。
此外,之前士力架的一支新广告也曾成功出圈,广告中“戏精水果”和“戏精配音”两波恶搞,让其酷爽系列的三种水果口味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士力架的“戏精广告”
03.
真实意愿的表达?还是套路化的虚假?
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、研究生导师董晨宇在豆瓣时间专栏《黑镜人生——网络生活的传播学肖像》中提到了“语境坍塌(context collapse)”,即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,我们究竟如何呈现自己,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调节,比如我们面对这谁,在哪里面对这些人,都会影响我们的自我呈现战术。但是在社交网站中,当我们在呈现自己内心细碎、深刻的一面时,他人的理解却往往是在同一种语境中进行的,我们自我呈现中具体的、繁杂的语境被单一化了,这就是所谓的语境坍塌。
从个人角度而言,戏精们其实是在用表演的方式,表达更真实的自我。平日里我们囿于的那些行为标准,被夸张的语言表达和肢体所解构,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被放大,戏精化的表达方式反而成为了对抗“语境坍塌”的一种方式,展现了另一种真性情和可爱。
1955 年,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·卢夫特(Joseph Luft) 和哈里·英汉姆( Harry Ingham) 提出了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的“约哈里窗口”,他们用四个方格,说明人际传播中信息流动的地带和状况。
第一个方格称为“开放区域”,在这里,传播各方的“我”均认为可以公开的信息都集中在这个方格内。第二个方格称为“盲目区域”,传播各方的“我”不知道的他人评价“我”的信息置于这个方格内。这些信息“我”不知道,但是别人知道,看得很清楚。第三个方格称为“秘密区域”,这里的信息是传播各方的“我”均认为不能公开的纯私人信息,除了隐私,还包括不愿意暴露的“我”的弱点。第四个方格称为“未知区域”,传播各方都不知晓的信息置于这个方格中。这是指每个人身上尚未开发出来的信息或潜能,遇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,这类信息会生成和表现出来,不为传播各方的“我”和他人察觉。
约哈里之窗
在通常情况下,人们习惯于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,隐蔽自己的劣势和不足,在戈夫曼所说的“前台”中扮演他人或社会期待下的自己。
而根据约哈里之窗,适当开放自己的“秘密区”,反而会让你在社交中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。因此,在当下很多明星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会分享一些自己的“戏精时刻”,这些与平日荧幕形象不太相符的行为反而让他们更接地气,也更受欢迎。
例如,TFboys成员王源在抖音上化身“赛车手”,在拖拉机上坐出了赛车手的气势。还有霸道总裁专业户“王耀庆”,分享的沙雕日常也让人看了直呼“好一个戏精公司!”
最后,时间君想说的是,戏精们固然给我们带来了欢乐,但在戏精时代,我们也需要“走心”。“戏精”或许可以博得一时的关注或好感,但是长久沉浸在这种“乍见之欢”中,我们也需要一些质朴化的真情流露。在过足“戏瘾”之后,我们不妨从狂欢中抽离出来,再看一看真实的“本我”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豆瓣时间专栏《黑镜人生——网络生活的传播学肖像》
发布于:广东